科技日報記者 劉垠
11月28日,第九屆國際第三代半導體論壇&第二十屆中國國際半導體照明論壇在廈門召開。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干勇在會上指出,半導體、新材料、工藝和裝備核心產業環節系統研發創新,是建立半導體產業核心競爭力的必要途徑。未來應該進一步通過推動建設多樣化的、動態的、矩陣式的創新聯合體的生態群,實現強鏈、強延、強基。半導體產業的全球化屬性不可改變,創新對于半導體行業尤為重要,要堅持加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協作。
作為第三代半導體第一個成熟的應用窗口,半導體照明歷經二十多年的發展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如今,第三代半導體發展進入新的階段,多個領域不斷創新將繼續推動第三代半導體技術研究和應用的進展,未來充滿著巨大的想象空間和新的可能性。
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吳玲表示,近年來我國第三代半導體有了長足發展,但仍面臨一定的挑戰,產業健康發展還需共同努力。半導體行業是全球一體化程度最高的行業之一,產業健康發展需要世界以建設性態度加強合作,共同推動全球科技領域的合作和進步。
“雙碳”背景下,產業結構將面臨深刻的低碳轉型挑戰,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快速使用,將使半導體行業朝著高性能、低功耗的目標發展,從而帶動更多應用領域的更新換代和產業升級。
國際半導體照明聯盟主席、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原副主任曹健林認為,半導體照明是第三代半導體第一個成功的突破口,在全球信息化發展及可持續電氣化轉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黨委書記張榮指出,物理學、材料科學、量子科學等的不斷發展,為半導體信息器件提供了新的發展維度,衍生出基于新原理的顛覆性器件,滿足在信息科學前沿領域的創新性應用。
本屆論壇由廈門市人民政府、廈門大學、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中關村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