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日前,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和成都市新經濟發展委員會印發了《成都市加快大模型創新應用推進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的通知。
《若干措施》指出要推進算力產業自主可控。圍繞“算力”“存力”“運力”等關鍵領域,大力發展芯片、服務器整機、液冷設備等高端硬件,聚力推動存儲芯片產業發展,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存儲谷”,支持鯤鵬、昇騰、海光等自主可控芯片部署應用,提高自主研發算力設備比例。
加快操作系統、數據庫等基礎軟件研發和本地規模化應用,促進應用軟件與國產芯片協同發展。
瞄準國產自主可控生態建設,加大與華為等鏈主企業合作力度,推進共育算力產業主體、共建算力生態孵化平臺,打造算力“國產化建設試驗地”。
同時,《若干措施》提出要推動類腦芯片與系統、腦控設備、智能假體等研發和產業化,加快環境感知、AI芯片、運動控制、操作系統等人形機器人核心技術模塊布局。
多年來,成都一直是我國電子信息工業的重鎮,持續發展新興技術產業,致力打造產業鏈“閉環式”生態圈。在芯片領域,成都吸引了Intel、德州儀器、振芯科技、銳成芯微、和芯微、雷電微力、華大九天、華為海思、新華三、平頭哥、匯頂、海光、龍芯中科、華天科技(原宇芯)、士蘭微、英特爾、德州儀器等企業入駐。
此外,今年6月,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成都市財政局發布《成都市加快集成電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實施細則》,涉及人才、設計業、制造業、完善產業生態環境等資金支持,補貼最高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