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射頻前端芯片獨角獸即將登陸A股科創板。
上交所官網顯示,廣州慧智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慧智微)目前已經通過上市委會議,這意味著離IPO成功又近了一步。
據悉,上交所2022年5月10日受理慧智微上市申請,華泰聯合證券為保薦機構?;壑俏⒋舜涡鹿砂l行擬融資15.04億元,主要用于芯片測試中心建設項目(2.58億元),總部基地及研發中心建設項目(7.46億元)和補充流動資金(5億元)。
知名投資機構云集
慧智微電子成立于2011年,主要從事射頻前端模組的研發和銷售,通過向經銷商或下游廠商等客戶銷售射頻前端模組實現收入。此前還登上了《2022年中全球獨角獸榜》,估值達120億元。
所謂射頻前端,指的是通訊系統中天線和收發信機之間的部分,在這部分系統構成中,信號主要以射頻形式傳輸。在手機終端中,射頻芯片是最重要的核心之一,負責射頻收發、頻率合成、功率放大。
在5G PA模組領域,慧智微成功推出5G新頻段雙頻L-PAMiF的射頻前端產品,技術實力和產品表現已經初步具備國際競爭力。另外,公司在4G PA模組、5G射頻前端模組領域均具備較強的競爭力。
慧智微的產品應用于三星、OPPO、vivo、榮耀等國內外智能手機品牌機型,并導入聞泰科技、華勤通訊等一線移動終端設備ODM廠商,以及移遠通信、廣和通、日海智能等頭部無線通信模組廠商。
2019年-2021年和2022年1-6月(下稱“報告期”),公司手機領域中頭部手機品牌客戶和頭部ODM客戶合計收入比例分別為0%、27.45%、78.76%和68.96%。
業務規模方面,目前全球射頻前端市場仍由來自美國的思佳訊(Skyworks)、威訊(Qorvo)、博通、高通,以及日本的村田公司占據著市場主導地位。據市場調研機構Yole數據,去年這五家公司的銷售額占到了全球84%的射頻前端市場份額,平均銷售額達到20億美元。
國產射頻前端廠商中卓勝微、唯捷創芯、慧智微在2022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2.35億元、13.12億元、2.06億元,飛驤科技在2022年1-3月的營業收入為2.50億元。
2019年-2021年,慧智微營業收入增長迅猛,分別為6042.74萬元、2.07億元和5.14億元,年度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91.64%。然而,同期凈利潤卻呈現虧損局面,分別為-7887.52萬元、-9619.15萬元、-31813.43萬元。
慧智微稱,報告期內持續虧損,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公司實施了股權激勵,報告期各期確認股份支付金額分別為1058.10萬元、1560.22萬元、26323.89萬元和10006.18萬元。另一方面,公司持續進行高額的研發投入,報告期內剔除股份支付后研發費用分別為4743.92萬元、7588.54萬元、11552.88萬元和8793.35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8.51%、36.61%、22.48%和42.72%,研發投入占比較高。
不過慧智微表示,公司目前的研發團隊已經可以支撐多個研發項目的迭代研發,研發費用的增速將逐漸放緩。公司預計隨著收入規模增長到13億元時,5G收入占比不斷提升,公司的毛利率預計將從2021年的16.19%上升至19%-25%,同時規模效應逐漸顯現,剔除股份支付后的期間費用率將從2021年的32.76%下降至19%-25%,公司將達到盈虧平衡狀態,具備合理性。
保薦機構預計,從歷史經驗來看,半導體下行周期一般不超過2年,2024年射頻前端行業預計將迎來全面復蘇,隨著公司目前客戶結構的不斷優化和產品迭代升級,公司預計實現盈虧平衡的時間周期為2024-2025年。
招股說明書顯示,李陽和郭耀輝為慧智微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奕江濤、王國樣為其一致行動人。李陽、郭耀輝合計直接持有慧智微12.84%的股份,通過慧智慧資、橫琴智古、ZhiCheng、慧智慧芯、橫琴智往、橫琴智今、橫琴智來等持股平臺控制16.70%的表決權,同時通過與奕江濤、王國樣的一致行動關系控制發行人2.60%的表決權,因此,李陽、郭耀輝合計控制發行人的表決權比例為32.13%。
數據顯示,公司申請上市前歷經了7輪融資過程,大基金二期、紅杉資本、金沙江創投、華興領運、元禾璞華、聞泰科技、巢生資本、九派資本、廣州開發區產業基金等均參與了投資。
截至目前,慧智微共有71名股東,實控人李陽、郭耀輝合計直接持有公司12.84%股份,合計控制公司的表決權比例為32.13%。同時,大基金二期直接持有慧智微6.54%股份,持股比例僅次于李陽的8.18%。紅杉瀚辰在股東名單中排名第20,持有慧智微1.46%股份。
“廣州芯”漸成規模
不止慧智微,近年來,一個個芯片企業在廣州這片土地上破土而出。
12月1日,廣州半導體界的明珠——粵芯半導體宣布完成數億元B輪戰略融資,成為半導體界罕見的超級獨角獸!它是廣州集成電路行業中的黑馬,被稱為“廣州第一芯”,此前還成功上榜胡潤2022年全球獨角獸榜,估值已超百億。
還有成立于2017年的廣芯微電子,主要研究低功耗物聯網領域的芯片。這家企業目前也已經歷A、B兩輪融資,融資金額分別為1億元人民幣和2億元人民幣。
泰斗微電子,作為一家致力于導航芯片開發的集成電路公司,是電子科技大學廣東電子信息工程研究院持股孵化的第一家集成電路設計公司。公司迄今已成功融資E輪,獲光量資本、中興合創、中信建投、廣州金控等投資。
芯聚能半導體,2018年9月落戶廣州南沙,主營業務為碳化硅基和硅基功率半導體器件及模塊的研發、設計、封裝、測試及銷售,主要產品包括車規級功率模塊、工業級功率模塊和分立器件等,產品可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汽車領域和工業領域。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該企業已經歷5輪融資過程,獲得國投創業、匯能投資、吉利控股、南沙產投等機構的投資。
安凱微電子,是一家以從事研究和試驗發展為主的企業,已于2021年完成了D輪融資。背后的投資機構有小米、元禾璞華、廣州基金等。
廣東高云半導體,致力于FPGA芯片的正向開發,堅持國產替代策略,目前已形成小蜜蜂、晨熙、晨熙V三大產品序列,迄今已發布百余款芯片。同時,廣東高云半導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唯一獲得主流車規認證的FPGA企業。今年5月份獲得了總規模8.8億元的重磅B+輪融資,由灣區半導體領投。
除此之外,廣州還冒出了廣晟微電子、潤芯信息技術、硅芯等一批集成電路細分領域優勢企業。截至2022年9月中旬,廣州集成電路產業相關的注冊企業超300家。
產業的迅速規?;l展,離不開政策的大力支持。從2018年起,廣州便出臺一系列措施促進半導體產業發展。今年,廣州在芯片領域繼續沖刺。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2022年廣州市頒布的相關政策已有22條!
今年3月,《廣州市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4年)》(下稱《行動計劃》)印發,為廣州半導體與集成電路、芯片產業規劃了“時刻表”——到2024年,廣州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年主營業務收入突破500億元,年均增長超過10%;培育5家以上銷售收入超億元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全行業研發投入強度超過5%;新組建5個以上半導體與集成電路領域的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等。
今年6月,廣州南沙發布了《廣州南沙新區(自貿片區)促進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扶持辦法》,從重大項目落戶、企業融資、完善集成電路產業鏈、補貼企業生產型用電等九個方面進行扶持。比如,對新引進的集成電路制造類企業給予總投入10%、最高3億元落戶支持。
目前,廣州黃埔區和廣州開發區,已逐漸成為廣州半導體發展的核心區,擁有華南地區最大的集成電路產業基地。
數據顯示,該地區擁有大灣區最完整的集成電路產業鏈,集聚集成電路上下游企業超120家、占廣州90%以上,初步奠定了由芯片設計、晶圓制造、芯片封裝和集成電路測試四個主要環節及支撐配套產業構成的產業鏈格局。
本文源自: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