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指出,完全自主研發的國產芯片企業龍芯即將發布完全自研的服務器芯片龍芯3C5000,另外在物聯網芯片行業則以RISC-V架構拓展,在這兩個行業進一步奪取更多市場份額,降低美國芯片企業在這兩個行業的領先優勢。

龍芯3C5000采用完全自研架構LoongArch,經過多年的發展龍芯推出了性能較強的PC處理器龍芯3A5000,不過由于在PC市場已由wintel聯盟占據優勢,微軟也與ARM陣營合作,由于Windows在PC市場的壟斷生態,龍芯3A5000在PC處理器市場打開局面并不容易。
由此龍芯公司推出龍芯3C5000以求在服務器市場打開局面,就目前服務器芯片市場的生態來看,確實也有利于國產服務器芯片的發展,因為服務器市場僅有微軟占據兩成左右的市場份額,美國并未在該行業建立生態聯盟,由此為中國芯片企業提供了契機。
此前華為海思研發的ARM架構服務器芯片鯤鵬920、申威都在服務器芯片市場取得不小的市場份額,就是因為生態問題并沒有成為國產服務器芯片發展的重大障礙,可以預期龍芯3C5000芯片如果在性能方面與Intel差距不大,那么它同樣有機會在該行業斬獲部分市場。
隨著國內對信息安全的重視,國產服務器系統正不斷搶占市場,華為歐拉系統、阿里龍蜥操作系統都先后表示裝機量突破百萬,國產服務器系統取得突破也有利于國產服務器芯片在國內市場打開局面。
在服務器芯片市場取得進展之外,國產芯片成功破局的還有物聯網芯片,2021年Q4的數據顯示國產物聯網芯片已取得36%的市場份額,與高通幾乎平分天下,顯示出國產物聯網芯片比服務器芯片的進展更快。
國產物聯網芯片打開局面的原因在于該行業并未由海外軟硬件企業形成強勢的聯盟,海外的物聯網系統并未有任何一款取得優勢的市場份額,而國產物聯網芯片在性能方面幾乎與高通相當,更有成本優勢,業界人士指出國產物聯網芯片的價格只有高通的幾分之一,由此國產物聯網芯片在國內市場獲得了廣泛的應用。
國產物聯網芯片取得突破,還與三大運營商的支持分不開,在業界還未明確物聯網的發展方向時,三大運營商這幾年已迅速發展起14億物聯網用戶,已與國內的手機用戶數相當,這些物聯網用戶大多數都是基于成本低廉的2G、4G Cat1,自然優先采用成本低廉的物聯網芯片。
依托于國內迅猛發展的物聯網市場,阿里平頭哥基于RISC-V架構開發的玄鐵系列芯片已在國內市場出貨數十億顆,占有了不小的市場份額,也正是在物聯網芯片市場取得的進展,RISC-V架構在中國芯片的支持下逐漸獲得海外芯片企業的關注,以致于半導體老大Intel都有意發展RISC-V架構,可見中國物聯網芯片對RISC-V架構的發展有巨大的推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