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六小龍”是哪六家公司?
01 群核科技(Manycore Tech Inc)
一家以人工智能(AI)技術和專用圖形處理單元(GPU)集群為底座的空間智能企業。
02 游戲科學(Game Science)
一家專注于高品質游戲開發的互聯網企業,推出國產首款3A大作《黑神話:悟空》。
03 深度求索(DeepSeek)
一家專注通用人工智能(AGI)的中國科技公司,主攻大模型研發與應用。
04 宇樹科技(Unitree)
一家世界知名的機器人公司,專注于消費級、行業級高性能通用足式/人形機器人及靈巧機械臂的自主研發、生產和銷售,曾受邀參加2025蛇年央視春晚。
05 強腦科技(BrainCo)
致力于成為全球領先的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解決方案供應商,在康復、大健康、人機交互等領域具有領先優勢。
06 云深處科技(DEEPRobotics)
是具身智能創新技術與應用引領者,在中國率先實現四足機器人全自主巡檢變電站。
編者按:改革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不能閉門造車,而是要開拓視野,對標先進。浙江省杭州市近年來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引領先進產業發展,培育出的科創“六小龍”,在蛇年新春火遍全球。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近日專程來到杭州,采訪科創“六小龍”,探尋杭州啟示錄。
何以“六小龍”何以杭州?
DeepSeek的全球爆火,宇樹科技的春晚秧歌,不僅讓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成為全國熱議的話題,也讓“科創六小龍”(深度求索、宇樹科技、游戲科學、云深處科技、強腦科技、群核科技6家杭州的科創企業)成了杭州的亮眼名片。“為什么杭州出了六小龍?”這是新春開工之后,很多城市都在反思的問題。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也赴杭州采訪,求解這座科創新都的城市密碼。
引得來:前瞻的政策引導,誠心的招才引智
作為新一線城市,杭州近年來發展很快,有著互聯網之城、電商之都、直播高地等稱號,但要論人工智能產業的基礎設施和參與資本,北京、上海有明顯優勢;在前端科研積累上,北京、南京等城市資源更為集中;在智能硬件、電子信息行業上,深圳有更深厚的積累。但為什么是杭州,在蛇年春節前后一下冒出了轟動全球的AI、機器人、游戲公司?
就在各大城市主動對標杭州的同時,2月10日,杭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介紹了《關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2025年版)》,將對智能物聯、高端裝備制造、生產性服務業等21項存量政策進行“加碼”,新增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航空物流高質量發展、促進數據要素流通等18項政策;專門統籌15%的產業政策資金,集中投向優質新質生產力,加大對通用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等未來產業支持。
“杭州六小龍”的創始人大部分不是杭州人,但他們紛紛選擇了在杭州創業,這離不開浙江省、杭州市產業政策的超前眼光和招才引智的誠意。
2017年,浙江省憑借敏銳嗅覺,搶先布局機器人賽道,印發《浙江省“機器人+”行動計劃》,是全國首個提出“機器人+”政策的省份。記者在杭州采訪云深處科技時了解到,就在同一年秋天,該公司成立,出身于浙江大學的創始人朱秋國在公司名稱中引用了“白云深處有人家”的詩句,希望“讓智能機器人走進千家萬戶”。
2018年,杭州一個考察團在美國波士頓聯系上強腦科技創始人韓璧丞,并將他請到了杭州。四年后,強腦科技實現全球首個便攜式高精度腦機接口產品10萬臺量產。杭州政府還為公司提供了總部落戶所需的研發和產業化空間等一系列誠心誠意的服務,這推動強腦科技逐步成為全球知名的腦機接口公司。
出品游戲《黑神話:悟空》的游戲科學公司,創始人馮驥此前是在深圳的騰訊工作。談及將公司團隊搬來杭州的原因,他直言“喜歡杭州的氛圍,節奏沒有深圳那么快,房價也不太高,耐得住性子”。而就在公司成立的那一年,其所在的杭州藝創小鎮出臺了政策,對游戲等數字內容企業,予以三年內給予最高100%的房租補貼或者減免。
在杭州創辦了西雨動畫的王子文也對記者介紹,當地對動畫產業的各類政策支持和補貼,為公司的發展起到不小的助力。據統計,2005年至今,杭州迭代推出了六輪動漫游戲產業政策,鼓勵原創、扶持精品。
和馮驥類似,宇樹科技的創始人王興興同樣是從深圳的公司大疆離職,然后到杭州創業的。2017年,宇樹科技耗盡融資仍未實現產品交付,一筆來自杭州國資背景的數百萬元融資,讓它起死回生。
除了產業政策之外,杭州市的教育科研機構,也在源源不斷地向行業提供人才。浙江大學是杭州最為突出的高校,早在2004年,浙大官網就發布要“打造中國的斯坦福”的文章。斯坦福大學的產學研融合和創新創業生態,深度影響了硅谷的發展,而浙大近年來也在以相似的方式影響著杭州。作為全國最早研究人工智能的大學之一,浙江大學為杭州的產業生態提供了大量人才,“杭州六小龍”中至少有三家和浙大關系密切。
依托浙江大學、西湖大學等知名高校,杭州匯聚了兩個國家級大科學裝置、17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5家省級實驗室,打造出南湖腦機交叉研究院、浙大量子研究院、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中心等高水平平臺和載體,成為科技創新的強勁引擎。
留得住:有求必應的營商環境“寵”著企業
關于杭州的創業環境,一直以來都有“政府負責陽光雨露,企業負責茁壯成長”的說法。2016年,浙江啟動“最多跑一次”改革后,企業開辦時間從22天壓縮至3天,行政審批事項削減68%。2023年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顯示,杭州合同執行效率指標排名全球第12位,超過硅谷所在的舊金山的第19位。浙江和杭州也逐漸成為眾多創業者心目中營商環境最好的省份和城市。
在“六小龍”中,游戲科學是“外來戶”,團隊搬來杭州之后,住房是首要問題。當地園區的服務專員在了解到企業員工的住房需求后,主動聯系、溝通,幫助他們協調到一批單身公寓、回遷安置房資源,短時間內就解決了這一難題。而且這些服務都是通過線上聯系就解決的,既高效又便捷。
最近網絡上流傳著一張評價杭州營商環境的朋友圈截圖,上面寫著:“如果杭州不成功,那就沒有天理了”。文中提到,“公司整個入駐過程、補貼申請過程,沒吃過一頓飯,沒喝過一頓酒,沒送過一根煙”“答應你的政府補助,按約定時間自動打款,無需你再去問,再去催,再去請吃飯”“事辦完,政府部門的人就消失,從來不煩企業,從不對企業指手畫腳”。
“和杭州的基層政府打交道,你能感覺到他們會從企業的角度出發,主動幫著你去解決問題。”掌盟科技是在杭州拱墅區拱宸橋街道辦發展起來的科創企業,其創始人蔡紅兵2001年就來到杭州工作、創業,他對杭州的營商環境有著切身的體會。“公司目前主營一款寓教于樂的人工智能游戲機,在不少商場里都有布設,這就要和文化執法方面打交道。街道辦的工作人員聽我反應了這個情況,主動去做相關的對接和說明,省了我不少的精力。”
“在杭州創業,被各級政府的那種主動服務‘寵’得久了,再去外省一體驗,就感覺會有不小的落差。”在杭州從事電商行業的陳冬冬生長于南方某省,白手起家在杭州創業至今。她有一塊業務是政府線上采購,因此和不少省份的政府打過交道。“我在自己家鄉省份還注冊過公司,但碰到有些事情需要審批,政府部門之間會互相踢皮球,和杭州的營商環境形成了鮮明對比。可以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不到一年,我就把家鄉的公司注銷了。”
記者采訪云深處科技時還了解到,在絕影系列機器人研發的過程中,杭州市政府協助提供了完整的實驗場地,讓企業可以進行大量的巡檢功能驗證,比如機器狗的野外功能測試等。除此之外,杭州政府對于企業發展也秉持著“有求必應”的理念,成立了重點企業工作專班來響應云深處等企業的一些需求,可以讓企業專心在研發上面。
無獨有偶,當宇樹科技需要測試環境時,濱江區政府直接開放了亞運場館。當Deepseek 需要訓練場景時,其大模型直接接入到了城市大腦。某個在杭州做自動駕駛的創始人曾在網上提到,政府得知他們需要特殊路測的牌照后,三天內就協調好了交警、交通、城管部門的聯席會。在這些案例里,杭州政府充分展現了“企業助理”般的服務意識,把整座城市都變成了科技公司的測試場地。
干得強:產業匯集引發的“合聚變”
本次赴杭州采訪,記者一共走訪了7家科創企業,它們分布在余杭區、西湖區、濱江區、拱墅區。在各個區之間奔波,也給記者一種感覺:杭州的科創園區遍布城市四處,而城市的科創產業則形成了集聚效應。
比如浙江科聰控制技術有限公司,從事的是控制系統的研究和應用,和主營機器人的宇樹科技同在濱江區。從上游的芯片和關鍵零部件,到中游的機器人整機制造,再到下游的機器人系統集成,可以說濱江區具備了機器人產業的全鏈條,而且涌現出不少優勢企業。
“我們與杭州本地的不少機器人企業都有合作,企業不僅是使用我們的控制系統,在市場銷售方面,我們也能參與助力,可以說,產業鏈企業之間的合作是全方位。”科聰控制市場總監劉忠亮這樣認為。從杭州向外擴展,周邊三小時車程內,永康五金、溫州電氣、寧波模具等產業集群,都為杭州機器人產業的快速迭代提供了很好的產業保障。
“之前我從事的是手機行業,做業務一定要去深圳,因為那里的行業產業鏈最為齊全。而現在的人工智能時代,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在杭州都能找齊。”掌盟科技的蔡紅兵介紹,公司在研發生產人工智能游戲機時,無論是需要3D打印、元宇宙設計,還是AI大模型,都能在杭州找到合適的合作伙伴,而且都是行業尖端的。因此他們的產品在國際上也很有競爭力,已經出口到了全球60多個國家。“這樣的產業聚集,不僅減少了業務成本,還營造了很好的科創氛圍。有的時候我腦子里冒出一個創意,與合作伙伴面對面一交流一碰撞,很快就能實現落地。”
有了上述的政策引導、營商環境和產業集聚,杭州不僅有“科創六小龍”,還有很多即將“譽滿天下”的獨角獸企業。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24全球獨角獸榜》顯示,杭州共有24家獨角獸企業,數量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與廣州持平。這些獨角獸企業,大多集中在科技領域,如人工智能領域的靈伴科技,云計算領域的數夢工場等。伴隨著這些科創企業的成長,杭州也正從“電商之都”向“硬科技之都”“科創之都”蝶變。
專訪云深處:
從絕影到山貓,機器人迭代出海
DeepSeek、《黑神話:悟空》、蛇年春晚上扭秧歌的機器人,讓“杭州六小龍”(深度求索、宇樹科技、游戲科學、云深處科技、強腦科技、群核科技6家杭州的科創企業)一夜之間在全國出了圈。
去年11月,云深處科技(以下簡稱“云深處”)發布了《山貓》宣傳片,這款輪足機器人在崎嶇的野外地形下依然能托馬斯回旋式地翻山越嶺,這一逆天性能的展示,驚艷了全世界的科技圈。近期云深處行業應用機器狗絕影X30首度交付新加坡電網,更是收獲了外交部在海外社交媒體的推薦和點贊,提升了“六小龍”的國際知名度。2月10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趕赴杭州,采訪云深處的科創之路。
“白云深處有人家”
讓機器人走向千家萬戶
跳躍、奔跑、單足行進…一走進云深處的展廳,記者就看到一只靈活的機器小狗在向來訪者們展示著他的高超本領。云深處科技的技術支持工程師陳偉向我們介紹,這就是走紅外網的“山貓”系列輪足機器人。
說起云深處科技的誕生,源于云深處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朱秋國自年少時就對機器人的執著熱愛。在浙江大學求學的十余年中,他一直致力于機器人方向的研究,畢業后留校繼續研究仿生機器人。朱秋國在此前接受杭州資本采訪時說到,他的夢想源自老師的一個要求:讓機器人走出實驗室。“聽到這個要求,我覺得我的夢想被點燃了,希望我們創造出來的機器人,不僅是實驗室里科學研究的載體,更要在人類的現實生產生活中創造更大價值。”
2011年前后,美國波士頓動力的腿足機器人的爆火觸動了朱秋國,那時他就希望在中國也能造出靈巧快速移動、具備高動態平衡能力的機器人。
2017年,他與同樣來自浙大實驗室的李超博士一拍即合,兩人共同創辦了云深處科技。而云深處科技的名字,則出自唐詩《山行》中的“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一方面是因為公司成立于2017年的秋天,于詩里描繪的秋季相契合;另一方面也飽含著創始人朱秋國的美好愿景,希望“讓智能機器人走進千家萬戶”。
機器狗與真警犬協作
極端環境里完成指定任務
自此,云深處科技就一直致力于四足機器人的產品研發,多次開創中國四足機器人之行業先河。2018年,絕影pro問世,成為國內首個完成自主導航和智能交互的四足機器人(“絕影”之名的靈感來源于三國時期一代梟雄曹操的坐騎,寓意迅疾如影,為機器人行業增添了中國文化元素);2021年發布絕影X20、絕影 Lite,成為國內首個實現IP66 防護等級認證的四足機器人,在國內首次實現機器狗全自主巡檢變電站;2023年,絕影X30四足機器人發布,首次將作業溫度拓展到-20℃至55℃范圍,成為業界首款具備極端環境作業的四足機器人。
公司自主研發的“絕影”系列機器人目前已在電站、工廠、應急救援、消防偵查、未來科研等多種應用環境中落地應用。傳統電力巡檢機器人面對變電站中不規則的地面和復雜地形往往束手無策,而絕影 X30可以輕松勝任,僅需一只,就能覆蓋 2.5 萬平方米的變電站巡檢作業,大幅降低巡檢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絕影”系列機器人還曾參演過抗震救災、燃爆偵察等實戰演習,這只機器狗可以與真警犬默契合作,協助特警出色地完成安防任務。它們代替人類在或極限或危險或有害的環境中工作,在生產生活中創造了巨大的價值。
“絕影X30和絕影Lite3已經上市近兩年時間了,從目前我們公司在海外參與過的很多項目來說,包括出貨量角度,目前云深處在世界還算是比較靠前的名次。國外客戶的口碑,包括項目的整體落地應用效果都是非常好的。”陳偉說到。除了工業自主巡檢和安防應用,“絕影”四足機器人也被重點應用到了教育科研領域,目前已經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愛丁堡大學、騰訊、阿里等高校和企業使用。
“中國硅谷”未來看杭州?
除了人才技術,還有政策支持
云深處經歷短短數年發展,就已經成為了全球四足機器人領域的頂尖企業,離不開其高水平的技術研發團隊的技術支撐,公司核心團隊為來自北大、浙大、哈工大、電子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紐約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的碩博士,在智能機器人領域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因科技引領市場,又因市場推動科技進步與變革。“科技六小龍”的出圈,讓有的網友發出這樣的感慨:“中國未來的硅谷在杭州。”對此觀點,陳偉認為,因為“杭州六小龍”在各自細分的賽道都做到了世界頭部的水平,所以讓大家都看到了杭州高新科技發展的驚艷成績,也看到了杭州這座城市未來在科創行業的巨大潛能。而這除了杭州的高精尖技術人才的聚力,也離不開杭州政府的政策支持。
“在絕影系列研發的過程中,杭州市政府協助提供給我們完整的實驗場地,讓我們可以做大量的一個巡檢的功能驗證,包括機器狗的野外功能測試,都提供了非常好的條件。除此之外,杭州政府對于企業發展也秉持著‘有求必應’的理念,平時盡量不打擾企業,還成立重點企業工作專班來響應我們企業的一些需求,可以讓企業專心在研發上。”陳偉說。
拓展應用領域
做世界的“絕影”
當下,云深處科技在工業應用和教育科研領域已經取得了豐碩成果,就像創始人朱秋國所說的:“我們(云深處)不做中國的波士頓,而是要做世界的‘絕影’。”
“山貓”項目的出圈,對于公司的海外市場拓展方面,也起到了非常大的幫助作用。隨著海外市場的應用需求增長,行業應用場景也在不斷豐富。國產機器人“科技出海”在未來也會成為大勢所趨。“在成長過程中,也存在需要攻克的難關,我們以后重點還是要讓機器人在各個行業落地、賦能。”陳偉說到。
市場需求是不斷推動企業發展的動力。陳偉向我們介紹,目前市場也提出了其他場景的需求,比如物流、家庭陪伴、養老等偏向C端客戶的消費場景。而這些場景也是云深處未來探索的重要方向。從“絕影”再到“山貓”,云深處一路走來,已經完成了從四足機器人到輪足機器人的迭代升級。而云深處DR01人形機器人的面世,將推動具身智能技術迭代與進步,探索人形機器人行業應用,幫助人類完成危險、重復工作,提高人類工業生產力與家庭生活質量。
云深處創始人朱秋國對未來充滿期待:“希望在技術方面,云深處能夠成為世界領先的創新型機器人公司,推動我國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產業變革;在產品方面,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機器人產品,實現在自然、復雜及極端環境下的智能通行與作業;在應用方面,成為全球足式機器人行業應用的引領者,用中國智造提升國內機器人企業的國際地位”。
來源:齊魯晚報·齊魯壹點